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并叫它們為“五行”。早見于《尚書》中的“洪范篇”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而金、木、水、火、土是指五行的五種變化的物質。五行則是對世界萬物更為細致的分析,古人認為,世界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元素組成的,并且更進一步認為,這五種元素之間是互相轉化,互相制約的,由此轉化和制約,從而構成了天地萬物千姿百態的架構和趨向,對于五行轉化的規律可分為相生和相克兩種: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木生火——因為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鉆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后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里,依附著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因為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有礦的土地不長草)
木克土——因為樹根吸收土中的營養,以補己用,樹木強壯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補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為土能防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水克火——因為火遇水便熄滅。
火克金——因為烈火能融化金屬。
相生相克,象陰陽一樣,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中的平衡與協調。沒有相生就沒有相克,沒有相克,就沒有相生,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為用的關系推動和維持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和變化。
五行是在不同時空狀態下存在的五種不同的,是有著一定
能量、運動著的物質。五行的“行”就是運行的意思,而運動著的物質勢必具有一定的能量,故五行的基本屬性是運動和能量,在其能量場的對外擴充過程中,存在著相向或相反的作用力——即五行的生和克。五行之間的生克是以能量場擴張的形式來實現的,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的某一方對另一方能量場的加強與促進;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中的某一方對另一方能量場的減弱與抑制。所以古人對五行的認識從來就不是機械的。五行的運動決定了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耗泄的關系,五行的能量決定了五行生克耗泄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