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會有很多人在遭遇到挫折或某些不幸時,就會有“這都是命啊“、“一切是命中注定的“、“這都是命中的劫數...”等等這種對命運屈服,而“認命”的感慨。宿命論指人的命運是早已注定好的,包括貧富貴賤、生死禍福等,或者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相信宿命論的人認為世間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早已注定。
宿命論是一種存在已久的“世界觀”,最早源自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東方文化中的一派思潮,當時的人們冥冥之中覺得蒼天與人世間的一切變化存在著一些必然的定數。后來這一思想傳到希臘,并成為了希臘哲學中的一部分,之后再由雅利安人傳到印度,那時的印度本來就有對命定現象探討的文化,因此便成了印度重要的一派哲學,即人們所稱的【宿命論】。宿命論主要的核心理論,即是認為人類一切未知變化的命運存在著一些定數,而這些也可稱為必然法則的定數,即是組合世間諸法相的基本力量。
在我國古代隨著《易經》的預測功能在民間廣泛流傳,特別是因此衍生出來的八字命理學,讓很多人對命運產生了宿命論的消極認知。四柱八字根據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對應干支歷排出四柱,年干和年支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組成日柱、時干和時支組成時柱,其中四個干和四個支共組成八個字,也就是所謂的四柱八字。按照八字理論根據一個人的八字,可以推斷出此人某年要出現的問題,或喜或悲,或吉或兇,而且有一定的應驗率,于是人們就慢慢形成了宿命論的觀點,認為“人的命天注定,后天無法改變”,也想當然把《易經》認為是在向世人傳達宿命論的消極處世觀念。
關于《易經》所傳達的是一種宿命論,這是一個很深的誤解,《易經》其實是探尋大自然天地之間變化規律的精華之作,四柱預測亦是根據某人出生的時間、地點、方位對人命運磁場做的一種初步判斷,預測學是一門審時度勢、勸人向善,力求上進的陽光之學,并非是神秘的封建迷信學說。“易”字在甲骨文中像雙手持杯向另一杯中傾注的形狀,兼有手“動”的意思,而《易經》正是告訴人們世間一切事物的好與壞,皆可以通過我們的智慧和雙手去改變!《周易》之《象傳》有寫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剛毅堅卓,發憤圖強,力求自我進步,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人的先天命運是一種趨勢,一種人生走向,是對一個人在一生各階段順逆吉兇的定性,這種順逆吉兇在性質上雖難以改變,但在程度上卻是不難改變的。人們通過方向正確、方法恰當的自身努力,可以改變先天命運所預定的吉兇程度,這種努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對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人生價值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以正確態度對待命運,既要相信、熟知,還要理智地順應,更要積極地應對、利用和把握,不是做命運的奴隸,而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