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研究
僅供娛樂參考研究,請勿盲目迷信。

算命的起源及發展

作者: 玄易 發布時間: 2020-03-25 17:21:22 聯系客服投稿

算命是我國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傳統文化,我們所說的算命是民間俗稱,學術上的專業稱謂叫預測,研究算命的學術叫易學、也叫術數。由于其頗為深奧和神秘,加上人們對這門學問缺乏正確及深入的了解,便給了江湖術士招搖撞騙的機會,且社會上裝神弄鬼、招搖撞騙、故弄玄虛的“大師”泛濫,久而久之便使這門學問有了迷信色彩。

易學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算命或起于先秦,當古埃及人用紙草記事、古巴比倫人以泥版為書時,中國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編連,將最鮮活的史實書于竹簡,傳遺后世。算命的起源大約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從出土的甲骨文大多是卜辭這一點可以得到印證,那時候的人們在舉行婚嫁、征伐、祭祀等重大事情之前,都會燒龜甲或演蓍草對該事進行虔誠的卜筮,借此判斷吉兇,這大抵是早期算命術的萌芽。到了周朝時期,周文王、周公等人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整理成書,取名為《周易》,才把卜筮之術上升到理論層面。人們對命運的大膽探索及陰陽五行學說的確立是在春秋時期,再到東漢王充稟氣說的創立,使中國的命學理論有了明確的哲學根基,逐漸形成了一套有理論、有方法的卜卦算命系統,之后則算命開始逐步得以發展,具體的發展過程比較漫長。

算命以《易經》為根基、以陰陽五行體系為理論依據,其中《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是闡述天地世間關于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兑捉洝烽L期被用作“卜筮”,其中《周易》被部分人認為是一本最早的卜筮之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有很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這種理解是不對的,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是一種從屬關系,《易經》包含了《周易》,《周易》則是《易經》的一部分。

古代人們對算命占卜癡迷是因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币虼斯湃苏J為的微小改變會對未來命運有很大影響。古時候算命通常是一種利用個人切身資訊,比如生辰八字、姓名筆劃,手與臉的紋路等配合術數來預測或判斷命運吉兇福禍,并且尋求指點迷津的行為,也稱之為指迷算命。

狹義的算命是指對人生辰八字即出生時間的推算預測,比如四柱八字、六柱預測;廣義的算命則涵蓋相術(看面相手相)、紫微斗數、奇門遁甲、八卦六爻等等,還有古代的占卜、筮法、青烏術等均屬于算命范疇。生活中我們平常所說的算命泛指四柱八字預測

算命作為一門探究人類命運的學問,不乏對其感興趣之人,有名的算命大師也有不少,唐代有李虛中、李淳風、袁天罡等,五代有徐居易,宋有徐子平、僧道洪,元有徐大升,明有劉伯溫,清有沈孝瞻、陳素庵,民國有韋千里、袁樹珊、任鐵樵,現代有邵偉華,李居明,秦陽明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算命術而言,它是古代人民經過多年實踐總結而成的智慧結晶,是推測人命運休咎的行為,理論核心是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及伏羲八卦,理論系統較為復雜深奧。千百年來經過人們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經久未衰。


流年運勢  - 星象命理  - 生辰八字查詢  - 財運測算  - 合婚配對  - 八字合不合  - 測感情運勢  - 算正緣  - 算運勢  - 算與父母關系
算命只是預測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真真正正看到未來了,算命得到的信息,只能作為人生決策的參考,而不能作為行為指標。
黄页网站免费男人观看